空手演練過了,接著就來實際測試桿子,拿一支一號木桿與一支沙坑桿(S桿)放在身旁,先拿一號木桿,它是所有桿子裡最長的球桿,現在就要拿出你『揮桿前準備動作』的基本功夫,站姿、握桿、瞄球三合一六步驟。
這個六步驟完全是針對初學者或想重新練習的人設計的,老手們如果有一套自己習慣的例行動作也可以,重點是站在牆前臀部靠著來練習,牆壁可以幫忙你固定下半身的姿勢,並自動與目標線呈平行。
站在牆前,雙腳後跟距離牆面大約一個腳掌的距離,我們現在開始(左打者相反):
空手演練過了,接著就來實際測試桿子,拿一支一號木桿與一支沙坑桿(S桿)放在身旁,先拿一號木桿,它是所有桿子裡最長的球桿,現在就要拿出你『揮桿前準備動作』的基本功夫,站姿、握桿、瞄球三合一六步驟。
這個六步驟完全是針對初學者或想重新練習的人設計的,老手們如果有一套自己習慣的例行動作也可以,重點是站在牆前臀部靠著來練習,牆壁可以幫忙你固定下半身的姿勢,並自動與目標線呈平行。
站在牆前,雙腳後跟距離牆面大約一個腳掌的距離,我們現在開始(左打者相反):
一整套球桿至少有十四支長短不同的桿子,照這樣(膝蓋向下彎與伸直或手位置向前伸或向內縮)的調整方式,那十四支桿子就有十四種站法嘍?
太複雜了呀!頭都昏了….
降低誤差的原則是「標準化」與「簡單化」,而非「複雜化」!當你面對長短不同的桿子時,調整膝蓋與手位置的方式似乎複雜了點兒。
較簡單的方式是調整你的脊椎角度,站在牆前(腳後跟與牆約半個腳掌距離),做出『揮桿前準備動作』,兩腳打開(腳內側與肩同寬),膝蓋微彎,再將腰往前傾臀部靠著牆,此時重心自然會分布在兩腳掌位置,這個動作很重要,它會讓膝蓋自動調整正確的彎度。(圖1、2、3)
上篇我們提到,除了依你的身材去量身定作桿子,否則你就要面對兩個問題,一是-「是要球桿來遷就我?」,二是-「還是我要去遷就桿子?」
如果要買一套球桿,最好讓「球桿來遷就你」,但前題得先讓自己有像樣的『揮桿前準備動作』,做出好的站姿與瞄球動作,並空手模擬握桿,讓「靜態模型」固定,然後再把球桿去套上這個模型,此時桿子的長短適不適合你,馬上就能感受出來。(圖1)
noni 於 November 18, 2008 05:56 PM 回應
板主好~~這個BLOG好棒喔...非常詳細而且表達的方式很具體,不會像教科書一樣咬文嚼字,看得頭昏耶....
前文提到,有好的『揮桿前準備動作』條件,會讓我們有利於在接下來『揮桿動作』的學習。
前文我們提到,把『揮桿前準備動作』的動作練好可以讓自己盡量處於有利的條件之下,讓我們在之後對『揮桿動作』的練習有機會(或者盡量接近)達到「擊球穩定又有距離」的目標。
為什麼說「有機會」呢?
『揮桿前準備動作』如果不佳(誤差太多),要成為好球員的機會幾乎不可能。
阿壽 於 October 14, 2008 10:49 AM 回應
alex 於 October 7, 2008 03:15 PM 回應
HI你好
我產生了一些困惑就是球位問題,有些人告訴我,拿7號桿球放在2腳中間,有書寫到5號桿是放2腳中間,妳曾經說放在左腳跟一個球的位置(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有請見諒) 我想 問的是所有球桿 球位的位置? ... 感謝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