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於 October 7, 2008 03:15 PM 回應
HI你好
我產生了一些困惑就是球位問題,有些人告訴我,拿7號桿球放在2腳中間,有書寫到5號桿是放2腳中間,妳曾經說放在左腳跟一個球的位置(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有請見諒) 我想 問的是所有球桿 球位的位置? ... 感謝你的幫助!
嗨!alex
在【二、揮桿原理---建造揮桿模型(66)--設定】一文中我們提到,在做一個動作前必須要先「懂」它的原理,也就是要去暸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邏輯性」。
所以建議當你要遵守書上某個的教條前,應該要先問……
「為什麼要做這些動作?它們之間的合理性在那裡?」
「做這些動作的是根據什麼原理呢?」
也有很多人向我詢問「球位」問題,我發現這些問題大略分為兩派說法:
一種會建議球的位置應隨著球桿的長短而有所移動。
另一種則建議說球的位置應不能隨意更動。
那是書藉或文章的作者因教學方法及個人打法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教條。
一個簡單的基本原理如果由不同的人來操作,就可能產生不同的打法而有不同見解與不同看法角度。
如果將這些教條照單全收當然會整個亂掉而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是打球多年的老手,「隨著球桿的長短而對球的位置有所移動」的方法感覺打很順,就要堅持你的方式,球固定在一個位置反而阻礙了擊球的流暢性。
我一再強調,【建造揮桿】的文章所設定的讀者主要是以初學者為主,所以極注重基礎與基本原理。要教導一位初接觸高爾夫的新手或者對運動完全一竅不通的人,當然用最單純、簡單的原理讓他入門最好。
在【第三章 揮桿原理 之 一、揮桿前準備動作—瞄球(續3)】文中提到,我比較傾向建議新手,接受曾是世界球王頭銜的球員如Ben Hogan、Jack Nicklaus、Gray Norman、Nick Faldo等,所認為「球的位置應該一致而不要隨意改變」的觀念。
原因是他們曾是世界一等一高手,其揮桿方式與觀念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就如【大白鯊邁向100階】這本書,80年代球王Greg Norman(2000)對球位的看法有一段話:「就學習高爾夫而言, 穩定性是不可或缺的,若能夠一再重覆相同的位置、動作和方法,則必能簡化技巧,強化正確習慣,此即我固定球位的最大原因。 」
但是其中在球的位置不能隨意更動的情況下也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球的位置應該在左腳跟的延長線上,另一派則認為應該左腳跟的延長線再向右移一顆球左右。(圖1、2、3、4)
我比較建議新手可以先這樣試看看,在練鐵桿時採納「讓球放在左腳跟的延長線再向右移一顆球左右的位置」來練習,而練木桿時採納「放在左腳跟的延長線上」的位置,因為這樣做比較容易讓身體與球桿接近「方正、垂直與平行」的原則(圖5)。
初學者剛開始時一定常在練習場擊球,所以先學習最正統的「方正、垂直與平行」的揮桿前準備動作,到了擊球技術有一定程度而自創一格,或許你會想做一點球位改變來來因應自己的揮桿方式,只要認為能打的更順更好,那個球位無論在那裡都是屬於你自己的。
將來在真實的高爾夫球場打球時,也會因坡度地形、長草短草等的不同狀況而有一些球位的變化,不過那些都沒有想像中複雜,只要把「方正、垂直與平行」的原則練好,未來無論碰到什麼狀況自然會舉一反三。
那也是揮桿方式略有不同的原因。
感謝您的來信,可以再參考以下9篇有關瞄球的文章----
一、揮桿前準備動作--瞄球~瞄球(完)共九篇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558056 王進郎(1990):高爾夫球王篇。台中:非易出版社。
張建國(1990):侯根長打五絕招。台北:卓越文化事業。
Greg Norman ( 2000) One Hundred Ways to Shave Strokes off your Golf Game, New York : Great White Shark Enterprises, Inc.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560949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623085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631267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678520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689838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747679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774071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6786114
參考文獻
Nick, F., & Vivien, S.(1989). Golf the winning formula, Frome, London : Butler & Tanner Publishing,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