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撰寫這系列文章的目的是培養新手將來有機會買整套桿子時,具有自主選擇的能力,

當然專家的意見也很重要,但是球桿的使用者是你,別人嘴裡再怎麼推荐這套球桿多麼好打,也比不上它握在你手裡的「觸感」(桿頭重量)與對於球桿做出「站姿」與「瞄球」時的「感覺」(球桿長短)。

除了「重量」、「長度」外,一般老手會針對自己的「揮桿動作」與「擊球方式」來考慮「桿頭重心」與「桿身軟硬度」的問題。

但以一位新手而言,「揮桿動作」要定型至少也要半年至一年以後,未來的「擊球方式」是如何也還不知,所以他適合那種「桿頭重心」與「桿身軟硬度」都是未知數。

「那我怎麼選擇適合的桿頭重心與軟硬度呢?」

很簡單啦,只要當場問一下球具店老闆或你的教練:「新手該適合買什麼桿子?」

所得到的答案十之八九鐵定是:「我告訴你喔!新手應該用這款的桿子,因為……所以…..我建議你用這套……等等。」相信沒有一位專家會建議你買PRO或低差點(業餘高手)等級的桿子。

當球桿的價位與款式確定後,再從中選擇適合自己「重量」與「長度」的球桿。總之,關於球桿「性能」、「款式」、「價位」等方面可以聽從各方的意見,但在「重量」與「長度」方面就需有自己的主見。

「可是我球桿已經買了怎麼辦?」

嗯,人有高矮胖瘦,手腳長短也不同,除非是「量身定做」的桿子,否則在你現有的桿子(或許是親友送的)中可能無法完全與自己配合地剛剛好。

我強調『揮桿前準備動作』必須先定型,然後面對不同長短的桿子時,去微調上半身傾斜的角度,新手一定要靠著牆去練習站姿動作,那會幫助你固定住下半身與調整正確的膝蓋角度與身體重心!

不然當面對長短不一的桿子時,就會不自覺的用「下半身上下起伏」、「膝蓋伸直或彎曲」、「兩手向前伸或往內縮」等來調整,這些方式只會讓擊球問題更複雜而已!

在你現有的球桿中抽七號桿出來,背部挺直,臀部靠牆,膝蓋微彎與兩手臂自然下垂並調整好自己的脊椎角度。

眼睛閉起來用心去感受一下……..

如果這支七號桿根據自己的身高、手腳長短而必須調整脊椎角度一點點,無論是向上或向下調整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如果為了這支球桿而必須讓你調整得很「巨大」,請接受這套球桿長短並不適合你的事實!

如果非要拿著它來打,就必須改變「揮桿方式」或「揮桿節奏」去遷就它。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造揮桿 的頭像
    建造揮桿

    高爾夫教學的部落格

    建造揮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