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照這樣練習正確的話,五十下就可能讓你感到腰酸手酸不已! 例如,當身體旋轉到右側時,正確的感覺應該是覺得右腰很緊,好像被右臀給卡住了,那是因為你的右臀正靠著牆並且被牆給擋住,對!我就是要你有這種感覺,而當身體旋轉到左側時,感覺也應該如此。(圖1、2)
沒關係,那是在訓練你揮桿動作的旋轉肌群,這些肌群包含了腰部、肩膀、腿部等的肌肉,如果五十下就讓你氣喘如牛,代表你的旋轉肌群還無法負荷那種高級的揮桿旋轉動作。
一般初學者在練習場上,不管是他想模仿雜誌中某位名將的圖片或者是有人指導,當在做旋轉身體的上桿動作時,總是執著於「上桿頂點桿身應該與目標線平行」、「肩膀要旋轉90度」這樣上桿才會完整等等的教條。(圖3)
沒錯!那些所描述的教條都是對的,但前題是你的下盤要穩住,要撐的住那種上半身的大旋轉動作,如果為了想做出完整的上桿頂點動作卻讓下半身呈現鬆垮狀態,也可以說它被上半身給拉走了,下半身就產生不了阻抗作用。(圖4)
就好像扭毛巾一樣,你可以試試用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抓著一條毛巾,現在左手撐住,右手開始旋轉毛巾,你會感到整條毛巾充滿扭力,那是一種旋轉動能,即使右手只轉一點點那毛巾還是充滿著能量。(圖5)
但是如果右手旋轉毛巾,但左手卻跟著右手同方向旋轉的話,那股扭力就會消失,即使右手旋轉再大,你只是看到毛巾與手在跟著轉而已,其實一點力量都沒有!(圖6)
我認為那種旋轉是「假」的旋轉,是一種假動作,看似動作很大(或許動作也很漂亮),上桿頂點桿身與目標線平行,有的甚至超過平行線(俗稱over swing),其實身體力量使用的較少,因為他在上桿時右腰與臀部之間沒有「繃緊」的狀態,結果還是以手部動作為主角去擊球。
請想想,左手就好比你的下半身,右手就好比你的上半身,當你努力旋轉著你的肩膀、腰部等,但是臀部、腳部卻沒有產生阻抗作用,任憑做再大的旋轉,身體還是一點力量都沒有,它只是再加大手部揮動的幅度罷了,手部揮動的幅度大,當然更加導致以手部為主導更用力去擊球。
當然也有使用這方式而能將球擊的很遠的高手,我們也不是完全去否定這種揮桿方式,畢竟有人練了那麼多年也習慣了,他有他自己一套屬於自己力量的產生方式,但我認為維持那種over swing打法可以但如果能讓下盤再穩定一點不是更好?這會讓所擊出球的方向性更穩定一點。
你看曾經拿過四大賽冠軍的美國名將John Daly,即使有著誇張的over swing,但你看他的下盤卻是穩如泰山,但我卻常在練習場看到很多球友也同樣是over swing,但他的下盤左右跟著晃動極端不穩定!(圖7) (請參考世界名將揮桿影片--John Daly(1))
有人認為高爾夫揮桿是非常個人化的,也有人認為應該要有標準一致性的動作,我認為要因材施教,不過即使每個人的揮桿動作都不太一樣,但有一件事絕對是共同都需一樣的,就是無論什麼動作都需要有節奏與穩定的下盤來支撐,我們幾乎很少看過下盤極端不穩的人而球卻控制的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