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新手在練習場都想把球打遠,他們似乎不太在乎球的落點與歪到那兒,

只想把球擊得越高越遠,心理就很滿足了。

但是隨著涉入這項運動越來越深,有十八洞球場打球經驗了,

才會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能否控制的住球。

「嘖!怎麼打出去的球都偏右呢?」

我們先把『涉入程度』的定義解釋一下,Zaichkowsky1985)解釋『涉入』的定義是基於本身的需求、價值觀和興趣而對某事物所投入的相關程度。

Engel & Blackwell1982)並指出,涉入是激發個人解決衍生問題的行為。

由此可知,當他發現自己無法控制球的方向時,為了解決此問題,必須要對高爾夫運動更「涉入」深一些,以找出解決的方法。

當內在需求已經提升(想打遠還想打直),他必須要將『涉入』高爾夫這項運動的層級提升,而不能再像如「偶爾騎騎自行車」、「偶爾游個泳」或「去爬爬山」等那般的「休閒」的層級了。

這樣好了,我們將所參與一項運動涉入的程度分為「入門」與「專業」兩級,我們用打十八洞的桿數成績做標準來區分參與者的「休閒性」與「競技性」程度,桿數越高,或者還是新手級沒下過場,涉入程度則越靠近左側的「入門」指標與「休閒性」範圍。(圖1

 

如圖所示,想要再進步一點,成績再好一點,他勢必要朝「專業」的方向走,絕對不可能涉入程度一直停留在「休閒」這一側,而成績表現或技術水準卻落在「競技」的那一側,這是大家要看清楚的一項事實!

嗯!問題就出在這裡…..

許多人的涉入「程度」與「水準」,均屬於「休閒性」的層級,卻要求自己的成績表現要在「競技性」的層級,就如同心理學家麥克葛拉斯所說的-

當個體自覺需求和自我能力之間無法平衡,因而產生壓力(盧俊宏,1994)。

問題就出在很多人練高爾夫時不明暸自己能力的門檻在那裡?

還有,

與自己能力所匹配的技術標準在那裡?

這兩者沒概念,就很難去自我評估,本身目前的能力可以達到什麼程度的成績表現,而什麼程度的成績表現,是目前自己還無法達到的。

例如,自己本身只有九十幾桿的實力,卻在練習場要求自己的擊球表現(包含球的距離與方向)要有八十桿成績以下的技術等級。

(待續)

參考文獻

周嵩益(2000)消費者涉入程度、產品知識對購買決策之影響-以體適能健身俱樂部會員卡為例。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參考書目

盧俊宏(1994)。運動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造揮桿 的頭像
    建造揮桿

    高爾夫教學的部落格

    建造揮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