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的「揮桿知識、觀念、動作、打法是否處在八十幾桿的等級」這個說法,是「一個人在初開始所學習高爾夫,是處於什麼等級」的意思。
就單單「握桿」、「站姿」、「瞄球」來看,它們與目標之間處於『平行與垂直(方正)』的狀態就是屬於一種客觀的力學條件。
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這個人的一切揮桿知識、觀念、動作、打法都還是一百桿的等級,或許偶爾也會有突破成九十幾的佳績,但絕大多數還是一百桿左右。
舉個例子你馬上就能明白,在『二、揮桿原理---建造揮桿模型(71)--設定』一文中提到,無論是那一種運動,都離開不了『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我們把揮桿技術研究的主題,賦予生物學和力學的原理原則,把複雜動作技術建立於其定律之上....
也就是說,『高爾夫揮桿動作』應該以『力學』的角度,去檢驗「動作」作用在人體上的內力與外力及其產生的效果。
讓我們有條件與有機會用力學原理應用去達到『每次擊球的力道必須是一致的』與『球桿每次都要以相同的軌道去擊球』的人體運動系統目標。
一位新手初學習時,如果「握桿」、「站姿」、「瞄球」三者不正確,那他所學的高爾夫「等級」就是屬於低層次的。
另一位以正統的方式,自我訓練「握桿」、「站姿」、「瞄球」動作,慢慢將三者的正確度提升,那麼他所學的高爾夫「等級」就是屬於高層次的。
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的高爾夫已有一定程度可以上場打十八洞了,即使這兩位新手一開始的成績都是一百桿以上,但一兩年(或幾年)後,兩人的高爾夫技術與成績總會進步到一定程度.. 但我可以說,動作屬於「高層次」的那人未來比較有條件與有機會打八十幾桿甚至成為單差點高手,而另一位就可能比較沒機會與足夠條件突破九十桿。
我們雖然不能那麼絕對地去猜測這兩人那一個一定打的比另一人好...
原因很簡單,屬於「高層次」由於「握桿」、「站姿」、「瞄球」動作正確,因而擁有客觀的力學條件來學習正確的「揮桿動作」。 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突破九十或一百桿瓶頸!
(待續)
反觀「低層次」的高爾夫學習,力學條件不佳導致錯誤的「揮桿動作」,就需要許多補償動作來彌補,將來無論花多少時間打練習球,打多少場十八洞,依然無法脫離這個層次!
相關文章連結
二、揮桿原理---建造揮桿模型(71)--設定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979552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