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高爾夫卻不知道如何入門,也不知如何買球桿,我有以下的建議:
1、你的親朋好友有舊的或不用的球桿,不妨向他們借來用,借一支七號桿就夠了。 2、如果親朋好友中都沒有,就到球具店買一支最便宜的七號鐵桿吧。
在「省錢」與「有效率練習」的原則下,不必計較現成這支桿子到底適不適合你,只要它能陪你「練動作」就行了,等到動作練熟了,再去球具店挑一支(或整套)適合自己的桿子也不遲。
有了球桿後,最好還不要急著去打球,如果真的手癢想打打看,那麼去練習場拿個 一兩 盒玩玩….去感覺一下就好…. 高爾夫這項運動如果只想要「會打」,其實很簡單,有人什麼都不會就被朋友「拖」下場打十八洞,即使再不會,多上幾次場自然就會了。
過去一二十年,高爾夫在台灣還未普遍風行,給大眾的印象一直是「高而富」的運動,當時的人只要「會打」就了不起了... 要成為高爾夫箇中高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過就是因為它困難,那麼多不確定性,才會那麼耐玩,讓那麼多人著迷,而絕大部分的人其實也都打的不怎麼好。 要「打的好,又教得出來」,一定是對它有很深的體悟,不少人是花了不少金錢、精神與時間的堆積體悟出來的,現今越來越講求快速與效率的時代,高爾夫到底要怎麼學才能會讓一切事半功倍呢?
先不用太在意球桿的長度與重量是不是適合自己,因為這支球桿只是來「練動作」用的,千萬不要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就花錢去買全套桿子。
但是千萬不要真的練下去!「基本功」還不會的情況下無論怎麼練都不可能打好的!
現在可不同,這項運動越來越平民化,在假日往往可以在各個練習場裡滿滿的參與者中觀察出來,這個運動現今人人都打的起,人人都會打,有慢慢形成大眾化運動的趨勢,所以現在「會打」不稀奇,「打的好」才令人稱羨。
無論你學高爾夫的動機是什麼,想想看….如果你(妳)比一般人打的好,名聲馬上就在親戚、朋友、同事、廠商、上司、老闆間傳開,大家都想跟你(妳)切磋球技,討教 一兩 招...
你不但打的好,又教得出來,人家自然就信服你,自然就敬你三分,慢慢人際關係會擴展,如果自己的客戶打不好,還可以適時地教他一下,甚至事業多少也會往好的方向進展。
我以一位高爾夫教練的身份在此誠懇地說,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自己去「練動作」而不是依靠別人去「教你動作」!
經驗告訴我,「練動作」的學習方式,剛開始似乎感覺很慢,但從學員之後的學習成果來看,其實它是最快的... 無論是一位高爾夫選手又或者是教練、業餘高手還是一般球友,他的高爾夫生涯要走的順暢、成功,我認為往往關鍵在於他的「啟蒙課程」,他的高爾夫是如何啟蒙的,往往決定了他對揮桿的整體概念和揮桿方式的發展。 有些人的高爾夫生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不知走過多少冤枉路,不知花了多少冤枉錢,也不知浪費了多少時間在做無效的練習,雖然最後也成為高手,但我看過更多的人至今還是無法突破九十桿!
如果真想打好,在你的同事、親朋好友間出類拔粹,我認為一般人只要能打到八十幾桿就很不錯了! 「以一個新手來說一開始的成績一定是一百桿以上啦,然後再慢慢進步到九十幾….八十幾啊?」有一個朋友這樣反問我。
「那為什麼有人打了五六年了還是一百桿上下呢?」我反問。
「那是……ㄟ…這…….哦?」這時他也不知怎麼回答。
(待續)
而相對「速成」的學習方式開始會覺得學得很快,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很多動作要修正時,很多人因此「卡」在那裡,永遠都脫不了身!
太鬆散或錯誤的「啟蒙課程」常會助長身體整組錯誤動作隨著時間演進而養成習慣。
關鍵就在於所有你的揮桿知識、觀念、動作、打法是不是處在八十幾桿的等級,還是處於九十幾、一百桿以上的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