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揮桿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教導一個不懂運動的人,如何透過自我訓練,循序漸進,成為一個運動高手,不但是一位運動高手,我們也希望透過這項運動的學習,而讓人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而為什麼要選擇高爾夫這項運動呢?
因為這項運動的運動強度,非常適合上班族朋友從事一輩子,它運動量大,但又不會很激烈,它需要用腦筋思考,更需要適時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它需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地去練習每個基本動作才能打好,不容許任何的犯錯………。
如果想徹底瞭解高爾夫,會發現它是一種極複雜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所需的技術困難度與身體使用肌肉收縮順序之複雜度,加上所需控制心理能量的能力,都比其他運動使用的來的多,因它包含了人體解剖學、生物力學、物理學、運動心理學等之精華所在。
僅管高爾夫是如此複雜難懂,但它帶給人們是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誠實地記錄自己的成績、講究平等、有趣的歷史與紳士的風度等等….,世界上的任何運動都無法讓你與世界級的選手同場競技,而高爾夫卻有特別的差點計分方式即使實力相差懸殊也能進行一場公平又愉快的比賽,像有一年臺灣鴻禧大溪球場所舉辦的職業配對賽,球友可與伍茲、艾爾斯、與維傑辛等世界名將同場競技是最好的例子,在人類各項的運動當中,很少像高爾夫般能不拘性別並適宜各階層年齡的人來從事此有益身心健康的綠地活動。
高爾夫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驅使我們試著朝著進步前進,記得在某個介紹高爾夫運動的錄影帶上曾提到:「打一回合的高爾夫就好像經歷一段旅程,旅程包含科學的奧妙並貫穿在思想、夢想與基因中…….,我們一直告訴自己很快就到了,再一會兒就好、再一點花費、再一點掙扎就可以了。我們不停朝某方向前進,每件事對我們都是旅程,一定要不停前進,不然就消失無影,沒人能躲過生命長途的旅程,這也許是為何人們不停地一再投入一場場的高爾夫十八洞的回合,或許是他們基因的作用。」
「高爾夫會幫助我們樂此不疲尋找明日的寶藏,那就像一段人生旅程,同時也是一回合十八洞,一洞打完你總會到下一洞的出發點,那宛如人生又一個階段開始,高爾夫總是會讓你走到一個出發點,思考這一洞(這個階段)要如何完成,你打的越久,就越會發現,你又回到原點上了。打高爾夫會讓你發現並實現這段旅程的奧秘,還會讓你樂此不疲更喜歡它。」
學習高爾夫的過程,何嘗不是一段長途旅程?
一般人要進行一段長途旅行,總會有一個目的地,並有一個旅行計劃。您會選擇一個地點,然後找一份地圖去找一條最好、最快到達的道路。
諷刺的是,一般人在學習高爾夫沒有任何計劃以及目的地(除了去上一套專業的高爾夫訓練課程)。學習高爾夫缺乏設定目標和計劃(尤其是自學者),就如同旅行沒有目的地和地圖,花費許多時間漫無目的地前進,而少了指引的地圖有時走錯路或繞了遠路也不自知。
如果閱讀【建造揮桿高爾夫學習系統】將會容易多了,它會幫您定訂一個學習計劃,並告訴您該怎麼做,而您可以在心中依自己的狀況設定一個達成目標。
它就像一段旅程,第一、二章是告訴您這段旅程的目的與它的背景在那兒?而您會從第一站的『第三章--握桿』開始出發,下一站是『站姿』,再下一站則是『瞄球』、『起桿』等等。
【建造揮桿自我訓練指南】則是一份旅程地圖,它會告訴您怎麼去做才能達到您所設定的目標。
【建造揮桿】的教學是以『實際操作』為取向,不會只告訴您『揮桿動作應該要如何如何做』,卻沒告訴您『要用什麼練習方法才能做到』,但除傳授方法外,沒有關心您『這些方法要怎麼練』也不行!
所以,『練習的過程』才是重點,如同一段旅途,您要選擇一條又直又快的道路還是選擇一條崎嶇不平難走的路?
因此,除了【建造揮桿高爾夫學習系統】指引目的地的方向外,您還需要【建造揮桿自我訓練指南】來告訴您該怎麼走,在『練動作』的過程中隨時參閱『訓練指南』確實有好處,我們會提供【自我訓練計劃表】,您可以依照表中的內容去操練,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去設定進度。
除了【自我訓練計劃表】外,我們還會幫您建立高爾夫以外的運動知識,例如訓練的原則、訓練的理論基礎與怎麼練才不會受傷等等。
我們不希望【建造揮桿】讓人覺得只是「紙上談兵」的網站,所以寧願花更多的時間與精神去製作一個讓人感覺不一樣的文章內容與教學影片,在【自我訓練指南】裡更是具體的描述出訓練的過程,希望有了學習的目標與地圖後,能夠說服讀者真正起身,實際去鍛鍊自己的動作與建造自己的揮桿基礎。(待續)
- Jun 07 Thu 2007 21:54
【建造揮桿】自我訓練指南--前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