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sters August 25, 2009 03:03 PM 回應

 兩年多來看版主的大作真的是受益良多
不過也真是讓人久候阿 ...設定的真久阿
只見起杆 還未見上杆以及.....
真的是望眼欲穿阿


 

嗨!Klosters

很高興有您兩年多的支持,也真不好意思,真的讓您久候了…..

本來預定買一支七號桿的建議桿頭落點會吃土球偏高的問題系列文章刊完之後,才會再回去把【設定】做個結論,接著我們計劃在【設定】文章刊完之後,再做幾部動畫,才會開始進入【上桿】單元。

其實【買一支七號桿的建議】與【桿頭落點會吃土球偏高的問題】都是幫讀者在『揮桿前準備動作』之「握桿」、「站姿」、「瞄球」與『揮桿動作』之「起桿」與「設定」個別動作上做一個總複習。

而目前才剛刊出的懂的不多反而能放鬆身體,隨著瞭解越多,反常的機率也隨著增加單元主要是在幫助新手在面對高爾夫這種複雜難學的運動時,一旦面對「壓力」所必要的心理處置策略,這對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與運動表現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我們一再警惕自己,【建造揮桿】的產生不能僅僅以『高爾夫教練』的觀點來思考,必須要有「綜觀全盤」的態度去探索….

例如我們會以【運動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每個「揮桿教條」它背後的意義。

也會以『人體解剖學』去分析揮桿動作身體肌肉串連的邏輯性。

也會用【教練訓練學】的觀點來考慮訓練的方式。

【運動心理學】則是組織所有觀點並應用與提高學習效果。

但隨著了解的越多,研究的越深入,讓我們也深刻暸解到,一位學習者即使把所有理論與道理都搞通了,什麼都懂了,『基礎』根基要是不好一切都枉然!

我們認為,「握桿」、「站姿」、「瞄球」就是揮桿前的基礎,沒有把它們做好,去談「上桿」要如何,「送桿」要如何如何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講再多學習者依然做不到!

好不容易它們都做好了,要開始注意怎麼「上桿」了,如果沒有把「起桿」與「設定」做好,未來無論是一年、兩年甚至五年以後,儘管投入大量的心血去練習,你還是會感到「要做到正確的上桿動作」困難無比。

因為「起桿」與「設定」是做好『上桿』動作的基礎!

這也是我們會一直在強調『基礎』而遲遲不往下進行『上桿』的原因。

也有人告訴我:「要講怎麼「上桿」、「下桿」、「收桿」還不簡單啊,寫一寫,抄一抄,畫一畫甚至拍上幾張照片就可以PO上去了呀!」

那麼看所有關於高爾夫的教學書籍或雜誌,連「整體揮桿動作」、「短切球」、「沙坑」、「推桿」甚至連怎麼打「小左曲」與「小右曲」等不是也「全套」都教你了嗎?

所以我們經常告訴自己:「用這種方式來刊登文章,那麼【建造揮桿】跟一般的雜誌書籍有何差別呢?」

這也是【建造揮桿】一直想與一般教學書籍與雜誌區隔的地方,也是一向堅持的原則。

但由於我們的固執,害您這樣等候也不是我樂見的……

嗯!我來想到一個好辦法……..(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造揮桿 的頭像
    建造揮桿

    高爾夫教學的部落格

    建造揮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