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像坐高凳子,用臀部靠看它就行了,不要真的坐上去,這想像中的高凳子大約比你的臀部矮兩吋。
以初學者而言,一開始學習就要面對以下那麼多教條,無論那一派理論,也會讓人感到不知如何是好。
站姿
侯根
佛度
腳的寬度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
雙腳內側與肩同寬
腳的位置
右腳應跟飛行彈道成直角,左腳向外張開1/4
右腳應微向外張開一點點,左腳向外張開的幅度略大
腳的重心
身體重量應該大部份放在腳後跟
重心落在腳弓前端的肉墊上
腰俯身
自雙腿的頂端俯身,臀部向後頂出去
膝蓋彎曲
膝蓋不可過度彎曲
兩手臂
左手像是球桿的延長線一般,一直到了擊中球,送球之後,自然的向上彎起為止。
雙臂應放鬆下垂,雙手略微位於球的前方,但是並不刻意讓左臂和球桿連成一條直線。
兩手肘
右肘和左肘都是略微向下指,而手肘背窩就會向著天,且兩臂的上方要緊緊的將胸部夾住。
右肘和左肘都是略微向下指,讓手肘背窩向著天,但雙臂要感覺非常放鬆,而且幾乎是筆直下垂。
『建造揮桿』的任務,並不是要創立另一派的理論或打法,也不會企圖去告訴您那一種打法是對的,那一種打法是錯的,而是在幫您做歸納與整理的工作,並規劃出一條有系統的學習道路來。
我們認為,無論那一種方法,關於站姿它們只有一個目的---- ◎在揮桿的時候保持平衡感。 佛度------
◎它使身體就預備位置,得以儘可能輕鬆而正確地揮桿。 如果揮桿的過程身體無法保持平衡,球在空中飛行產生誤差的機率當然很高… 如果您認為雙膝應該彎曲多少會比較穩,腰往前傾、背部打直的程度多少感覺比較自然,而臀部向後翹的多少才不會感到怪怪的,不要懷疑,代表那個動作適合您(後面有牆的幫助,可以讓您的感覺更敏銳)。
就是希望你有一個穩固的下盤,能夠負荷身體快速的旋轉動作,當準備要上桿揮擊的時候,下半身能夠應付身體運動的平衡,尤其是快速將球揮出的一瞬間,下半身的腿部能不能支撐的住….
侯根與佛度兩位對站姿功能的看法一致,想想看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
侯根----
◎全身的肌肉充滿著力量,可蓄勢待發。
◎正確的站姿具有靈活的動感,可發揮強大的擊球力道。
◎可使身體放鬆並自由轉動,以產生所需的揮桿速度。
◎可使身體保持良好的平衡。
如果還沒揮桿前的站姿就讓身體處於不穩定狀態,就接下來的揮桿會如何呢?
上篇我們提到,兩位球王的觀點是有共通的,就是「身體骨架的姿態」都相同(如圖21)。
什麼是「身體骨架的姿態」?
就好像蓋房子一樣,大家在房子「內在」的建造原理,如地基、房子骨架都是相同的,但是「外在」就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房子的形狀等等…。
無論那一種門派,「內在」方面大家對「身體骨架」的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外在」動作上有些不同。
「站姿」的本意為如此,千萬不要執著於那些教條。
所以說,要學習好高爾夫要從「內在」做起,不要被「外在」的動作型態所迷惑。
怎麼說呢?
現在再到牆邊做一次站姿練習….
先做出侯根與佛度兩者「共同看法」的動作…..
兩腳打開與肩同寬…
膝蓋微彎….腰往前傾…臀部靠牆….做出正確的「身體骨架」…
兩手背靠在一起(右手在下),這個動作可以讓您自然地讓兩手肘略微向下指,背窩向著天(如圖22)….
口訣:兩腳打開>膝蓋微彎>腰往前傾>臀部靠牆>手自然下垂
當您做好這個站姿時,閉上眼睛….心想著口訣…..
除了要感覺動作的正確性外….試著讓身體漸漸放鬆........
靜下來一分鐘,現在就好好傾聽來自於您身體的訊息吧!
如果感覺雙腳打開的寬度很舒服,表示這個寬度適合您,如果覺得內側與肩同寬感覺比較穩,那也可以。
如果您的直覺認為右腳應跟飛行彈道成直角,左腳向外張開1/4是正確的,那就堅持到底吧!但如果您感覺雙腳尖都打開較為自然,那也OK!
如果覺得左手伸直,右手手肘向內微彎,並兩臂靠緊身體可以讓您上桿感到自在,或者只要雙手輕鬆的自然下垂,就能讓您在上桿時輕鬆的擺動身體…….
無論那一個教條,只要自己認為舒服可靠,都是對的….
重點是,您能不能像這兩位球王一樣臀部輕輕地靠著牆,並穩穩地做出站姿動作?靠牆站姿練習能幫助新手更快體會正確的站姿動作。
如果靠牆的站姿動作練熟了,當然可以練習不需靠牆的站姿動作。
我們想要告訴您的是……..
相信自己的感覺…..
多做站姿「內在」的練習,讓步驟與口訣融入到您的習慣動作中……這時您會發覺來自於身體的訊息會越來越清晰……..
慢慢地,就會找到適合自己「外在」的動作(如圖23)。
參考文獻
張建國(1990):侯根長打五絕招。台北:卓越文化事業。
Nick, F., & Vivien, S.(1989). Golf the winning formula, Frome, London : Butler & Tanner Publishing,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