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握桿』
的目的主要是『方正握桿』,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除了『握桿』要方正外,也必須要與『站姿』、『瞄球』的方正配合在一起!

所以,怎麼做才算「方正」?又怎麼做算「不方正」呢?

在文章【建造揮桿模型
(12)—設定】一文中我們提到,「揮桿模型」上的球桿是在一個穩定的揮桿軌道上運行,且球桿是對著模型上半身的中心點且桿面是方正的。(圖1

 

我們所練的【起趕動作擺動練習】,就是以這個模型為理論基礎,目的是要在四分之一軌道上,訓練下半身的左右擺動的穩定,培養那種身體左右協調運作以及桿身對著自己與桿面方正的感覺。(圖2

 

等起桿動作的底子穩固了,才能把動作與揮桿軌道慢慢加大,加入『設定』、『上桿』等等的部分。 

為了讓
桿身對著自己與桿面方正的感覺更具體,我們用塊板子貼在『揮桿模型』的球桿上。 

如此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板子與球桿之間的對應關係,板子是覆蓋在桿身上方,它與「桿身」是處於平行重疊關係,另外它「身體線」、「目標線」是處於垂直的狀態。(圖3

 

我們看到「板面」與「桿面」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說,【板面就是桿面,桿面就是板面】。(圖4

 

我們看到,當球桿擺動到右側軌道的前1/4位置與左側軌道的後1/4位置時,球桿分別是對著模型上半身的中心點且桿面是方正的,那板子也應該同樣對著上半身的中心點,而且看不到板面。(圖5

 

所以可以推論,如果在過程中看到板面也就代表球桿在翻轉,也就是代表桿身不是對著模型上半身的中心點且桿面不是方正的。(圖6

 

接下來在【建造揮桿模型(13)—設定】一文中,我們開始教你手拿一個厚紙板,放在兩手掌中間,然後靠在牆前開始練習起桿擺動練習,目的是要你去模擬這『揮桿模型』的板子。

你看!如果把板子拿開,這不就是【拍手握桿】嗎?
(圖7


(待續)
連結【建造揮桿模型(12)—設定】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9440288

連結【起趕動作擺動練習】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wino9996&b=11&f=1870270738&p=0

連結【建造揮桿模型(13)—設定】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wino9996/9441973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建造揮桿 的頭像
建造揮桿

高爾夫教學的部落格

建造揮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